一代名臣难续写中国近代钢铁的传奇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1-29
但是中国也出现过几代仁人志士,他们为工业救国,苦学冶炼和机械等技术,有的还远渡重洋,到欧美留学。这些人中,有沈鸿、徐驰、陆达等少数人到了延安、太行山解放区,沈鸿、徐驰曾亲手创建延安第一座小高炉,陆达等人则建立了解放区的第一个近代钢铁厂—山西故县铁厂,还办起了一批土法炼铁厂,在极艰苦条件下生产钢铁,支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但大部分周仁、周志宏、邹元曦、王之玺、杨树棠、靳树梁、孙德和、李松堂、朱玉清等矿冶学者,则留在国民党统治区参加钢铁厂的建设、生产,或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付出了辛勤劳动。但是,他们这种“立志矿冶,实业救国”的苦心,在旧中国根本不可能得到实现,而只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如愿以偿。这个冶铁古国的钢铁工业,才得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崭新的姿态,在东方重新崛起。
一代名臣张之洞
张之洞晚清名臣字孝达,号香涛,晚年自号抱冰老人。他祖籍在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如图1-1所示,1837年9月12日出生于贵州兴义府。张之洞博闻强识,文才出众,年方十一岁,就为贵州全省学童之冠,作《半山亭记》,名噪一时。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他在直隶南皮应顺天乡试,名列榜首。同治六年,考取进士。后历任翰林院编修、教习、侍读、侍讲学士及内阁学士等职。
图1-1 张之洞(1837-1909)
张之洞处事果绝,人情练达,自然是官运亨通。先任山西巡抚,后又调任湖广总督,成为封疆大臣。那时候,江南人爱自夸江南地杰人灵,多山多水多秀才,有些瞧不起北方人。每当北方人到南方作官,他们总要想方设法出点难题,将他作弄一番。
说是有一年夏天,张之洞到江南某城巡察。当地大小官员出城迎接。这天正值五月十三关帝庙会,城里非常热闹,看戏的人挤满了庙院。张之洞也被请了过来,刚坐下还未来得及喝水,会首就来跪禀:“列位大人,台上还没贴对联,请张总爷快写一副吧!贴上好开戏啊。”说着把早已准备好的文房四宝端了上来,并把裁好折好限定字数的红纸放下,要求上下联各为十二个字。他们想给张之洞来个措手不及的考试。这时,在场的文武官员和文人学士,一个个摇头晃脑,傲气十足。张之洞早就料到他们会有这一手,胸有成竹地拿起笔来,用目光扫了他们一眼,“唰唰唰”一挥而就。这副对联是: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齐丧胆;单刀会鲁肃,江南名士尽低头。
这副对联,通过歌颂关公的英雄气慨,巧妙地回敬了那些盛气凌人的大小官员和文人学士。在场的人都被张之洞的才华和魄力惊呆了,个个点头称赞,再不敢小看他了。
一百多年前,长江边上的大渡口还只是一处了无人烟的荒地。那时,没有谁会想到,在日后这里会成为一段辉煌的工业史的见证者。汉阳钢铁厂如图1-2所示,从汉阳铁厂到重钢,百年的兴衰演变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大戏,直到现在,依然还会有人对当年的重钢老厂区的场景津津乐道―重钢曾是那么红火,就算是到了夜晚,昼夜不停的炉子也能把整个天际映得紫红;重钢曾是那么忙碌,一列列的小火车满载煤炭呼啸而过;重钢曾是那么时尚,第一架手扶电梯,还有气势恢宏的电影院……
缔造这一切的背后藏着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张之洞!
汉阳钢铁厂旧址 汉阳钢铁厂
图1-2 汉阳钢铁厂
亚博电竞网的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站凡注明“学会秘书处”的所有作品,亚博电竞网的版权均属于四川省金属学会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或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上述作品,并注明“来源:四川省金属学会”。违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站凡注明“来源:xxx(非学会秘书处)”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登载此作品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学会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不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内容仅供参考,如转载稿件涉及亚博电竞网的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四川省金属学会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