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引领 荒滩蝶变——“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看首钢”采访活动见闻
来源: 中国冶金报社 发布时间:2024-03-05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重大战略部署。10年过去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再迈新步伐,首钢集团也从先行者、探路者变为示范者。
作为首钢搬迁调整的重要载体,首钢京唐的身上拥有太多传奇色彩:第一个完全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设计、第一个采用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第一个在海上吹沙造地建设的临海靠港的大型钢铁企业……如今,首钢京唐已发展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股强大“动能”。
2月20日—2月21日,“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看首钢”集体采访组踏入河北曹妃甸,深深为眼前滩涂蝶变为钢铁“梦工厂”的景象惊叹、折服。
以“新”促“质” 实现转型升级
首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民革提出:“推动技术创新成为第一竞争力,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首钢场景。”首钢自搬迁以来,正是凭借技术创新,实现了产品结构的点面成势、拔节增高,对市场需求快速适应、灵活应变。
2009年5月21日,首钢京唐1号高炉顺利点火开炉。此后,2号、3号高炉先后于2010年、2019年建成投产。高炉炼铁是钢铁生产的头道工序,也是技术创新的关键一环。产量高、消耗低是高炉生产的重要指标要求。首钢京唐炼铁一作业区首席范小斌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自1号高炉投产以来,经过10余年的不懈努力,首钢3座高炉几项关键指标已经实现质的飞跃。高炉的平均利用系数从最初的2.0吨/立方米·天提高到现在的2.4吨/立方米·天,焦炭负荷从5.2吨/吨提高到目前的6.0吨/吨,球团矿比例也从20%左右提高到如今的55%。上述3项指标分别反映了高炉的产量水平、消耗水平、减碳水平,这在特大型高炉中居领先地位。
技术进步非一日之功。以球团矿比例指标为例,随着球团矿用量的增加,如果质量控制不好,高炉炉况不顺的风险将增加,也容易造成恶性事故发生,致使冶炼中断。首钢京唐用近5年时间7次工业试验的摸索尝试,最终实现3座特大型高炉大比例球团冶炼长期稳顺运行,铁水产量连创新高。“这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原料质量对高炉冶炼影响的认识、不断探索大高炉冶炼规律的过程。”范小斌说。如今,高炉更加稳定的铁水产量和消耗,成为了首钢京唐的接单优势、成本优势。
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带给首钢一次转型升级的机会。以高炉的技术创新为起点,首钢逐步推进产线升级、产品结构升级,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积极在优质产品供给、重点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升级、城市运行服务等方面贡献首钢力量。
搬迁之前,老首钢主打的产品是螺纹钢、盘条,生产工艺相对简单,市场竞争力不足;搬迁之后,新首钢加速释放技术创新倍数效应,首钢京唐拥有了汽车板、电工钢、镀锡板三大“拳头”产品,汽车板成功开发第三代先进超高强钢,高成型性dh钢填补国内空白,镀锡板推进镀锡镀铬板di材增量和拓展dr材产品用途等,持续打造比较竞争优势。如今,首钢京唐汽车板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前三,国内每3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采用首钢电工钢制造;首钢镀锡板是国内唯一一家功能饮料品种全覆盖的产品,首钢京唐产品3次在雄安新区重点工程中亮相。
激活资源
变区位优势为发展优势
搬迁前,老首钢的钢材产品主要通过火车转运至天津港。一列车的装载量约3000吨,尤其在冬季易结冰的情况下,首钢每年需成立千人卸车团,效率低且成本高。
搬迁后,首钢京唐充分利用曹妃甸“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浅滩”且不冻不淤的地理优势、港口优势,先后于2005年、2009年建成了25万吨级矿石码头(合资)、5万吨级自有成品码头,开通了原料接卸和成品发运的海上通道。这让首钢京唐每年仅运费就能节约10多亿元,也间接扩大了产品的竞争优势。
“成品码头位于京唐公司最西侧,曹妃甸港区1号港池东岸,南与曹妃甸实业公司原料矿石码头毗连,与国投煤码头隔水相望,北与曹妃甸通用码头相连,是曹妃甸最便捷的出海口,距离最近的镀锡板厂不到1公里、最远的冷轧厂也只有3公里。”首钢京唐运输部港口作业区党支部书记、首席作业长陈万忠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成品码头的区位优势使其在服务首钢京唐的基础上,还可以积极承接北京顺义冷轧厂、迁钢以及社会产品的海运业务。
自2009年开港至今,成品码头充分发挥临港靠海优势,积极融入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在曹妃甸地区率先开通铁海联运、钢材下水业务,实现社会资源与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截至目前已开通航线27条,目的港110个,航线覆盖全国沿海、沿江主要港口。“2023年,港口吞吐量首次突破2000万吨,钢材下水量超过1000万吨,成为河北地区钢材下水量最大的单体专业化码头,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陈万忠表示。
“海澄露”是首钢京唐的一款特色饮用水,入口清甜可口,与平时喝的纯净水无异,瓶身配料表上写着“蒸馏水,水源地:渤海海水”。首钢京唐能源与环境部副部长王伟业向《中国冶金报》记者介绍道:“这款饮用水是用渤海海水淡化的,已通过国家机构检测,我们职工日常都在饮用。”
身处地下水和地表水均稀缺的华北地区,首钢京唐必须开发利用非传统水资源。为此,首钢京唐研究应用水电共生、热膜耦合技术,构建了全球首例“燃—热—电—水—盐” 高效循环利用系统,创立了冶金能源高效转化、梯级利用的新模式,可全部满足生产经营所需,年可节约地表水2600万吨。同时,海水淡化产生的浓盐水还作为原料输送至三友化工,成为上下游合作以及产城融合的典型案例。
截至2023年,首钢京唐为社会供应浓盐水9881万立方米、电力46.89亿千瓦时、液体类产品59万吨、气体类产品138万立方米,实现了钢铁与盐化工业、电力行业、气液产业的融合拓展。
空间转移,资源轮换。首钢通过重新审视自身所处环境,深入挖掘周边资源能源、地理位置等优势,以适应渤海湾水文特征和工业企业需求为依据,以工艺路线优化和系统集成为手段,不断擦亮首钢京唐的循环经济名片。
聚链成群 带动大发展
“公司入驻曹妃甸后,您有哪些体会?”“冷!”2月21日,河北日上车轮有限公司(下称河北日上)领导李傲来与《中国冶金报》记者的一场对话让在场的人忍俊不禁。这个小玩笑的背后,凸显了企业坚定不移在曹妃甸发展的决心。
河北日上于2021年5月份在曹妃甸工业区钢铁电力园区注册成立,是厦门日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也是后者在我国北方投资建设的第一家车轮生产基地,其生产所需的钢材全部采购自首钢京唐。
“唐山的工业基础雄厚,钢铁产业发达,有首钢京唐等企业为公司提供原材料,成本优势明显、原材料优势突出、海运优势显著,有助于提升我们公司在北方市场的竞争力。”李傲来说。
无独有偶,首钢京唐的建设,丰富了曹妃甸地区的产业结构,成为了新型工业化基地,使更多的行业企业在这里“安营扎寨”,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数据显示,首钢搬迁后招收河北高校毕业生5000多人,带动相关服务业1.2万人就业。
同时,首钢京唐作为入驻曹妃甸的第一家龙头企业,不仅带动了设备维检、备件加工制作、自动化、信息化系统运行维护等一批企业到曹妃甸建立基地,还围绕当地产业链布局,协同政府及京冀曹建投公司(以下简称曹建投),成功带动金隅供应链、京能鑫华源智能停车、建工市政钢结构、城建重工新能源汽车等10多家市属国资企业,华润电力、国投港口、中铁十六局盾构等10余家中央企业,以及厦门日上、常青股份、东邦绿建、三一重工等20多家上市及知名民企来此落户。
“目前,曹妃甸现代港口物流、钢铁、装备制造、化工、再生资源等产业已形成产业集群,电力、海水淡化、建材、环保等关联产业也已经形成规模。现在,首钢京唐和周边已聚集近百家企业、近4万名职工。”曹建投战略发展部部长史锡强介绍称。
让企业职工顺利“筑巢安家”,是首钢集团、示范区、曹妃甸区政府加速推进的重点工作。为了解决员工的安居生活问题,除了建设单身宿舍楼外,首钢还与当地政府协商,以成本价为员工团购住房,先后在曹妃甸区建设了渤海家园,在曹妃甸工业区三加临港商务区团购了昱海蓝湾、蓝海嘉苑等住宅区。
2月20日,集体采访组一行入住了位于曹妃甸新城核心位置的首堂·创业家绿色房。“该项目按照德国被动房设计标准进行精细建造,通过高保温、高气密性的维护系统、高性能的门窗、无热桥的设计、可再生能源使用等手段,实现室内恒温、恒湿、恒氧、恒静、恒洁,仅此一项,每年就可实现减少碳排放1636吨。该项目被住建部认定为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开创了新城绿色住宅建设的先河。”史锡强表示。
10年,弹指一挥间。首钢之变、城市之变、区域之变,最终会折射出国家之变。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引领下,渤海湾上这座海上钢城将始终璀璨夺目。(中国冶金报)
亚博电竞网的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站凡注明“学会秘书处”的所有作品,亚博电竞网的版权均属于四川省金属学会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或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上述作品,并注明“来源:四川省金属学会”。违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站凡注明“来源:xxx(非学会秘书处)”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登载此作品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学会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不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内容仅供参考,如转载稿件涉及亚博电竞网的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四川省金属学会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