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金属学会-亚博电竞网

钢铁行业何时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

来源: 宝科速达  发布时间:2023-06-09

钢企“嗅”到的趋势主要是钢铁加入碳市场之日愈近,以及ccer(china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即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项目备案有望重启。

  在我国碳市场初级阶段,拟纳入电力、钢铁、建材、航空、有色金属、石化、化工、造纸等8个行业。目前只纳入电力行业。2021年,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委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开展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相关工作,钢协随后组建的钢铁行业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承担碳配额分配方案制定和更新等具体工作。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近期说,“十四五”期间,钢铁行业将尽早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自2011年以来,已有覆盖全国约1/7粗钢产量的钢企参与到了地方试点碳市场。

  通过生态环境部的频繁发声,市场“嗅”到了“ccer项目备案有望重启”的气息:2022年10月27日,生态环境部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回应记者提问时表示“正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的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2023年3月底,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公开征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建议的函》;2023年,全国统一的ccer注册登记和交易系统已开发完成,具备接受主管部门验收的条件。

  简单总结,碳汇是一种固碳减排的活动、机制,碳汇有关项目产生的成果经国家登记备案后成为ccer,也即中国的cer(核证减排量),未来将是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核心标的。同时,ccer也是碳配额(cea)的一种补充机制,对于实际碳排放量高于配额的企业,可通过购买碳市场上现有的存量ccer抵销企业部分实际排放量,实现清缴履约。ccer目前则主要用于在一定比例内抵销碳配额。

  启动之钥

  “目前正在抓紧启动全国统一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系统各项工作,争取今年内重启ccer项目备案。”5月30日,在中关村论坛林草碳汇创新国际论坛上,李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业内人士表示,ccer项目备案年年喊重启,却始终未见实质性动作。2021年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后,市场上出现了对ccer有购买需求的强制减排义务者,使ccer价格大幅上涨,重启ccer项目备案有了交易基础。生态环境部3月底发布的《关于公开征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建议的函》,意味着ccer项目备案迈出重启的第一步。

  不过,有专家指出,目前ccer项目备案未重启的原因或许与数据的真实性、项目的额外性相关。一方面,碳数据造假事件频出,生态环境部多次发声直指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另一方面,ccer的项目审核和制度构建还需进一步完善,暂不满足重启条件。其中,作为ccer项目主体的可再生能源类碳汇项目是否符合ccer的核定标准,即《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提出的额外性要求,就是一个关键问题。

  所谓额外性,是指某种项目活动所带来的减排量相对于基准线是额外的,即这种项目活动在没有外来支持的情况下,存在如财务、技术、融资、人才、市场普及等方面的竞争劣势或障碍因素,靠自身条件难以实现,因而这一项目的减排量在没有ccer时难以产生。反之,如果某项目活动能够正常商业运行,它就成为基准线的组成部分,无减排量的额外性可言。

  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确实可以减少碳排放,但因为其根本不缺乏投资者,所以绝大多数可能不符合ccer的额外性要求。如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和陆上风电项目已实现平价上网,水电更是比煤电有充足的价格优势,不需要额外的资金支持;生物质发电项目有电价补贴,相关项目有大量投资者踊跃竞争。

  “ccer项目备案重启时将目前常规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排除在外更符合实际,可以参考澳大利亚针对可再生能源另行建立一套机制的做法。”宝钢股份运行中心副总经理刘仕君认为。原因在于,如果ccer是由相关主体本身就会实施的减排行为所产生,将弱化碳配额制度的约束,反而产生更多的碳排放。不过,也应注意在更多行业被纳入碳市场后,额外性要求导致的ccer可交易量不足的问题。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唐芳林近日也就林业碳汇发出提醒:“要深入研究林草碳汇定价制度和自愿减排碳信用价格机制,规范林草碳汇项目开发,避免一哄而上,激励引导林草碳汇产品使用,推进林草碳汇市场化交易。”

  生态碳汇or技术碳汇

  经《中国冶金报》记者了解,自国家提出“双碳”目标的两年多来,钢企对碳汇的认识正在逐步深化,有些甚至已经发生改变。如果采纳生态碳汇和技术碳汇的分类,目前更多钢企倾向于选择后者。而这些改变源自多方面。

  成本考虑

  钢企通过地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实践,在推动碳减排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中国宝武宝钢股份上海基地于2013年进入上海碳市场,参与碳交易已整10年。

  “通过长期的切身实践,以及经历国家提出‘双碳’目标后带来的变化,宝钢更倾向于采用技术碳汇的方式,而将生态碳汇项目形成的ccer看作是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过程中,一个临时性、调节性的降低履约成本的手段。”刘仕君表示,这是将碳汇置于企业发展的长周期里做出的选择。

  刘仕君阐释这种变化的原因,一是高端客户,尤其是一些海外企业或合资企业对ccer的认可度在降低;二是欧洲正在关闭ccer的抵销机制窗口,这是一个信号。“在下游客户看来,钢铁企业是高碳排放企业,要长期高质量有序经营,应该着力在主体工序里做减碳努力,才能体现行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贡献,而不是通过直接购买ccer的抵销方式。这就倒逼企业要真正推进主体工序减碳。”刘仕君表示。

  南钢股份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车马俊也表示,目前已经有很多企业对特定产品的碳排放量做出要求,而这是通过购买ccer解决不了的。“现在前景不明朗,如果买了到时不能用,就会给公司造成损失,所以一直没行动,还不如把企业自身的减排工作做好。”车马俊对《中国冶金报》记者表达了顾虑。

  其实,国家的政策导向也与此一致。2021年2月1日起施行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第二十九条明确,“重点排放单位每年可以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抵销碳排放配额的清缴,抵销比例不得超过应清缴碳排放配额的5%”。不仅全国市场,各地试点碳市场也对这一比例做出了限制。总体来看,控排企业每年可使用ccer抵减3%~10%的碳排放配额,在抵减范围内ccer可1∶1替代碳配额,如上海允许抵销比重最高不超过3%。

  为什么说ccer能够降成本呢?“ccer较碳配额的价格低一些,在抵销时的价值却是一样的,即1单位的ccer、1单位的碳配额均可抵销1单位co2的排放。”刘仕君以上海举例,目前,上海碳市场的配额价格大概是60元/吨,宝钢股份上海基地2021年度的缺口有200多万吨,付出的碳履约成本高达1.4亿元,吨钢成本相当于增加了10元左右,而这个成本目前没有体现到钢材价格上。如果用ccer抵销,就会相对便宜。“但目前的问题是,自国家发改委2017年暂缓ccer相关工作后,市场上只有少量的存量ccer在流动,企业一般很难购买到,价格也逐步走向不真实。”他补充道。

  效益可见

  如果碳配额够用或有盈余,企业非但不用进行生态系统碳汇交易,还可以因此获益。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根本还是要依靠技术碳汇或其他技术性的方式。

  目前,碳配额的主要分配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行业基准法,属于横向比较法,即参考行业整体排放数据,设置排放基准,并根据该基准发放配额,计算公式为:企业年度基础配额=行业基准x年度产量(x调整系数)。另一种是历史强度下降法,与自身历史排放强度相比,同时考虑减排系数,为企业发放配额。已纳入全国碳市场的电力行业采用的便是行业基准法,旨在奖励先进,惩罚落后,激励各企业向行业基准以上水平发展。

  如果钢铁行业也采取行业基准法,将意味着,通过提高能效形成碳减排比较优势的钢企,碳配额或许不会有缺口,甚至可能有盈余。

  参与上海试点碳市场的宝钢股份也面临着同样的境况。“上海采用的是历史强度法,但因为长流程钢企只有宝钢股份一家,无法进行同行企业之间的对比,所以每年都从总量上限制。”刘仕君坦言,“目前上海碳市场的减排系数为93%,意味着每年要下降7%。一家企业技术成熟是有一定的时间周期和发展规律的,短期内很难达到这样的减排要求,所以必须通过购买配额来完成履约。”

  在唐长忠看来,这是国家用政策倒逼企业节能减排的一种方式,也是实现碳中和所必需的。

  长远之计

  生态碳汇与技术碳汇还有一项区别,即生态碳汇基于碳交易的存在而存在,技术碳汇则是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开展的碳减排活动。

  生态环境部对南钢碳数据的监测结果显示,南钢2020年吨钢材的co2排放量为2.03吨,2021年为1.96吨,2022年为1.94吨,碳排放量年年下降。车马俊表示,出于长远考虑,南钢目前实现降碳的方式主要包括智能化减碳、购买绿电、ccus、用料多元化等。“使用绿电也是零排放,但企业光买绿电解决不了问题。”车马俊解释道,这主要缘于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绿电成本较高且有比例限制。另一方面,长流程炼钢工序较长,尤其炼铁工序必须加入焦炭。

  开拓思路

  着眼长远,积极探索ccus。在杨晓东看来,《钢铁行业碳中和愿景和低碳技术路线图》基于中国资源禀赋、能源结构和钢铁工业发展趋势,制定清晰的钢铁“双碳”路径。从远期(2050年—2060年)来看,ccus仍将是钢铁工业实现碳中和的最终“兜底”措施。“虽然目前成本较高,但钢厂应在这方面积极尝试。”杨晓东表示,目前火电行业在ccus工程应用方面发展取得进展。

  来自 不止是钢货



亚博电竞网的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站凡注明“学会秘书处”的所有作品,亚博电竞网的版权均属于四川省金属学会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或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上述作品,并注明“来源:四川省金属学会”。违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站凡注明“来源:xxx(非学会秘书处)”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登载此作品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学会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不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内容仅供参考,如转载稿件涉及亚博电竞网的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四川省金属学会联系。

二维码

关注学会
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

访问学会
手机版

网站地图